網絡鋪排
![]() |
星型結構是最古老的一種連接方式,大家每天都使用的電話就屬于這種結構。如下圖所示,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以太網(Ethernet)星型結構,處于中心位置的網絡設備稱為集線器,英文名為Hub。
這種結構便于集中控制,因為端用戶之間的通信必須經過中心站。由于這一特點,也帶來了易于維護和安全等優點。端用戶設備因為故障而停機時也不會影響其它端用戶間的通信。但這種結構非常不利的一點是,中心系統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因為中心系統一旦損壞,整個系統便趨于癱瘓。對此中心系統通常采用雙機熱備份,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還應指出,以Hub構成的網絡結構,雖然呈星型布局,但它使用的訪問媒體的機制卻仍是共享媒體的總線方式。
星形網的組成通過中心設備將許多點到點連接。在電話網絡中,這種中心結構是PABX(就是分機系統里的總機)。在數據網絡中,這種設備是主機或集線器。在星形網中,可以在不影響系統其他設備工作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地增加和減少設備。
![]() |
環形網,正如名字所描述的那樣,是使用一個連續的環將每台設備連接在一起。它能夠保証一台設備上發送的信號可以被環上其他所有的設備都看到。在簡單的環形網中,網絡中任何部件的損壞都將導致系統出現故障,這樣將阻礙整個系統進行正常工作。而具有高級結構的環形網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缺陷。
環型結構在LAN中使用較多。這種結構中的傳輸媒體從一個端用戶到另一個端用戶,直到將所有端用戶連成環型,如下圖所示。這種結構顯而易見消除了端用戶通信時對中心系統的依賴性。
環行結構的特點是,每個端用戶都與兩個相臨的端用戶相連,因而存在著點到點鏈路,但總是以單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戶和下游端用戶之稱。例如用戶N是用戶N+1的上游端用戶,N+1是N的下游端用戶。如果N+1端需將數據發送到N端,則几乎要繞環一周才能到達N端。
環上傳輸的任何信息都必須穿過所有端點,因此,如果環的某一點斷開,環上所有端間的通信便會終止。為克服這種網絡拓扑結構的脆弱,每個端點除與一個環相連外,還連接到備用環上,當主環故障時,自動轉到備用環上。
環形網絡的一個例子是令牌環局域網,這種網絡結構最早由 IBM 推出,但現在被其它廠家采用。在令牌環網絡中,擁有“令牌”的設備允許在網絡中傳輸數據。這樣可以保証在某一時間內網絡中只有一台設備可以傳送信息。
好處 |
壤處 |
傳輸速度最快 |
好果任何一網絡連接點壞,整個網絡都不通 |
提高較高頻寬 |
----- |
可以遠距離傳送 |
----- |
![]() |
計算機連接的方式叫做“網絡拓扑結構”(Topology)。網絡拓扑是指用傳輸媒體互連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特別是計算機分布的位置以及電纜如何通過它們。設計一個網絡的時候,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拓扑方式。每種拓扑都有它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目前常用的計算機網絡拓扑結構有四種。它們是總線網絡、環形網絡、星形網絡和網狀網絡。
總線結構是使用同一媒體或電纜連接所有端用戶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連接端用戶的物理媒體由所有設備共享。
總線形網絡使用一定長度的電纜,也就是必要的高速通信鏈路將設備(比如計算機和打印機)連接在一起。設備可以在不影響系統中其他設備工作的情況下從總線中取下。總線形網絡中最主要的實現就是以太網,它目前已經成為局域網的標准。連接在總線上的設備都通過監察總線上傳送的信息來檢查發給自己的數據,只有與地址相符的設備才能接受信息,其它設備即使收到,也只是簡單地忽略了事。當兩個設備想在同一時間內發送數據時,以太網上將發生碰撞現象,但是使用一種叫作“帶有碰撞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D)的協議可以將碰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這種結構具有費用低、數據端用戶入網靈活、站點或某個端用戶失效不影響其它站點或端用戶通信的優點。缺點是一次僅能一個端用戶發送數據,其它端用戶必須等待到獲得發送權。媒體訪問獲取機制較復雜。盡管有上述一些缺點,但由于布線要求簡單,擴充容易,端用戶失效、增刪不影響全網工作,所以是LAN技朮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
好處 |
壤處 |
容易安裝,價格便宜 |
傳輸速度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