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實驗室用富勒烯製成-156度超導體

以下是引用片段:
日前,美國朗訊公司的研究開發部門--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Fullerene(富勒烯)在較高的溫度下製造出了電阻為零的有機超導體。這一物質在117K(華氏-249度,攝氏-156度)以下會成為超導體,與2000年創下最高溫度紀錄的52K(華氏-366度,攝氏-221度)相比,溫度升高了近1倍以上。這樣,冷卻時就可以使用廉價的氮而不必使用昂貴的氦。
富勒烯是一種碳原子結合成足球狀的分子。有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C60等種類。由於其形狀類似於美國建築學家R. Buckminster Fuller提出的將正20面體投射到球面上的投影拱形結構(Geodesic Dome),因此也被稱為「巴基球(Bucky Ball)」。貝爾研究室的科研小組在1991年發現了混合了鉀的富勒烯的超導特性。
此次貝爾的研究人員在富勒烯的分子間插入三氯甲烷(Chloroform)和三溴甲烷(Bromoform,與三氯甲烷的化學分子式相似,但不是以氯原子而是以溴原子構成),以加大分子的間隔。剛好也通過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的插入「延長了」富勒烯的結晶。這樣,相鄰富勒烯間的電子和分子的引力就會隨之減小。研究人員基此製作出了非常細的電子元器件(電場效應晶體管),並通過結晶的方式連接,最後富勒烯結晶在攝氏-156度下的就成了超導體。
此前廣為人知的是在同溫度甚至更高溫度可成為超導體的氧化銅。目前氧化銅已經開始在強磁鐵、微波濾波器、電力輸送系統用的超導電線等商業用途上使用。
「不過,氧化銅超導體的物理屬性與目前的超導材料不同,尚未獲得完全的解釋,而且價格也比較高」,貝爾實驗室解釋說。
而「富勒烯超導體的工作原理與原來的超導體相同,其物理屬性人們已經非常清楚。有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因此極有希望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沒有能量損耗的有機電子產品和量子計算機等」(貝爾實驗室)。
「我們的研究表明,高溫超導體並不局限於氧化銅。今後這方面的研究還將繼續,這一新材料的超導性方面有望進一步獲得令人震驚的發現」